西江日報評論員 蘇金生
近日《西江日報》開辟“他山之石”欄目,全方位報道外地經濟社會發展先進經驗,開欄之作就是“順德龍江:從產業大鎮到人才大鎮,邁出‘虎步’”。文章寫道:“龍江作為擁有家具、塑膠等傳統優勢產業和生命科學、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的制造業大鎮,工業總產值已超1000億元,在順德萬億工業版圖上占據約1/10的位置。”(2月19日《西江日報》)
如果不跳出肇慶的視野,區區一個龍江鎮的工業總產值已超1000億元,擁有先進制造業集群,規模不可謂不大,質量不可謂不高,應該無需再努力了。但是,順德這樣一個工業大鎮在虎年開新局中,仍然把人才作為重要工作來抓。這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人才是第一資源,得人才者得未來。筆者認為,龍江把人才放在戰略地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第一條經驗。肇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指出,我市仍處在轉型升級、爬坡越坎的關鍵時期,內外雙重不平衡不協調已成為我市面臨的最突出矛盾。解決肇慶這一突出矛盾歸根到底要靠人才,而人才怎么來,這需要我們像抓經濟發展一樣抓人才工作,抓人才工作就是抓經濟發展。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重視人才、愛護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優勢。因此,應該好好學習順德龍江虎年開局抓人才工作的做法,切實把市委提出的積極參與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和優化實施“西江人才計劃”等人才工作部署擺在優先位置,加快推進落實。
文章認為,龍江的城市和產業發展,是人才實現事業理想的機遇。龍江的做法首先是把教育作為基礎工程,深入實施教育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把引進優秀校長作為其中關鍵一環。同時把企業特別是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龍頭企業,作為人才的重要載體,通過打造有世界級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形成龐大的“人才蓄水池”。還有,就是加快城鄉品質的大提升,以現代都市塑造出彩的舞臺,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建成人才向往的魅力之城??梢哉f,抓住教育、產業和城市發展三者的有機融合,給人才一個實現理想的大平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第二條經驗。
文章提到,龍江連續7年成功舉辦區級家具類職業技能大賽,創新開展“人才技能比武大賽”。去年,龍江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1598人,其中,高級工898人,中級工205人,初級工486人。從龍江這些措施可以看到,人才的理想不是在口中實現的,而是在現實的工作生活中實現的。龍江抓人才工作,既有目標,更有一件件具體工作。筆者認為,切實為人才提供一個好的服務環境、好的生活環境,讓“鳳凰”與“梧桐樹”共生共榮,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第三條經驗。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一體推進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聚焦產業發展精準引育人才,讓更多外地畢業生流入肇慶、讓更多肇慶畢業生留在肇慶,形成產業集聚人才、人才推動產業的良性循環。這些人才工作部署,其實已充分體現了這三條經驗,當務之急在于將之作為虎年開新局重要工作抓好落實。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