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王沛君
近日,肇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司法服務保障水平的十項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從加強產權司法保護、創新破產案件審理機制等十個方面制定了具體措施,為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3月7日《西江日報》)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更是各類市場主體行穩致遠的有效保障。當前,我市正處于爭先進位、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包括司法在內的更多高質量硬核措施,為優化營商環境保駕護航,為高質量發展夯基固本。
可預期性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法治化營商環境價值的重要體現?!洞胧窂募訌姰a權司法保護、創新破產案件審理機制、建立涉企案件執行評估機制等十個方面制定了具體措施,提出加強市場主體以及投資者、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等等,特別結合我市產業實際,明確新能源科技、綠色智能汽車等重點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給各類市場主體傳達了清晰明確的信號和可預期的發展環境,讓市場主體吃下了定心丸,有助于穩定各類市場主體發展信心,讓各類市場主體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措施》圍繞肇慶產業強市、制造業優先的發展部署,立足于我市產業發展實際和司法機關職能實際,運用法治化的思維,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服務保障。“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從《措施》我們可以看出,市縣兩級法院設立“1個中心+1個服務端+N個工作站”的投資者司法服務平臺,積極構建“法院+園區”多元解紛機制,強化矛盾源頭化解,搭建起多功能、一站式、智能化訴訟服務和糾紛化解格局,讓訴調和立審執緊密銜接、高效運轉,為保障各類市場主體權益提供了體制機制的保障和技術支撐。
《措施》在保護合法市場經濟行為的同時,也對充分法院審判職能作用,打擊黑惡勢力、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等刑事犯罪做了明確規定,這有利于規范各類市場主體的行為,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在《措施》實行過程中,要快審快判一批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典型案件,形成有效震懾和硬約束,為營商環境撐起強有力的法治“保護傘”。
《措施》在實施的過程中,還要根據新的法律法規,針對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不斷完善《措施》,讓《措施》更科學合理、符合實際,更具可操作性,更富肇慶司法特色。要積極借助“報、網、端、微、屏”于一體的全媒體法治傳播體系,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形式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積極開展肇慶法治營商環境宣傳活動,讓肇慶法治營商環境故事講述得更好、傳播得更遠、聽眾更多。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