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記者 陸志鋒
2021年全市農林牧漁產值722億元、同比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9元,同比增長10%……這一張張碩果累累的成績單的背后,是肇慶市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肇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決策部署及省委相關工作要求,深入實施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努力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
打牢思想基礎
讓鄉村振興深入人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動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要就是夯實思想基礎,凝聚起干事創業的思想共識,形成大抓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讓鄉村振興深入人心。
近年來,肇慶結合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六進”宣講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精神,市領導帶頭到基層講專題黨課80多場,帶動各級黨組織書記和黨員領導干部跟進講、深入講,凝聚形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積極開展“八千書記進黨校、十萬黨員進課堂”活動,精選600多人組成講師隊伍,開展主題培訓8800多場,讓鄉村振興成為基層黨員的最大共識。
同時,創新教學形式,把“紅色村”、省際廊道示范帶等35個點串珠成鏈,打造7條現場教學線路,建設鎮街黨校片區中心校暨鄉村振興實訓中心,采取“鄉村振興大家講”等形式,用小故事闡述鄉村振興大道理。
織密組織體系
讓鄉村振興落地落實
選好一個人,帶好一個班,建好一個村。只有把好選人用人關,建強補強戰斗堡壘,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才有“主心骨”。
近年來,肇慶結合縣鎮換屆工作,選配1000多名熟悉黨建、“三農”等工作的干部進入領導班子,建立制度性安排加強鄉鎮黨委書記隊伍建設,建強鄉村振興的“頭雁”隊伍。
結合鄉鎮體制改革,設置鄉鎮機關黨支部352個。結合實際推動5個村黨總支升格為黨委、335個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在村民小組和集體經濟組織建立黨組織1449個,打造蘭花、貢柑、電商等產業鏈示范黨支部。
實施“頭雁”工程18條措施,選優派強389名駐村第一書記。落實村各類組織向村黨組織報告工作制度,加強村級黨組織對村民小組的領導。
廣泛開展“我是黨員我帶頭、鄉村振興我先行”等主題活動,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集中供水、復耕復種撂荒耕地等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廣泛招才引智
讓鄉村振興支撐有力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肇慶堅持把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建好一批引才育才平臺,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
目前,全市掛牌運營縣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8個,建設鎮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88個,吸引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全力打造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依托華南農業大學等高校建設一支220人的農村科技特派員隊伍,全面對接100多個農業龍頭企業和涉農企業,助力發展壯大。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等青年人才“上山下鄉”,吸引“三支一扶”大學生、新型職業農民等人才5000多名扎根基層。
大抓示范帶動
讓鄉村振興成色更足
封開縣賀江碧道畫廊青山含黛,碧江繞村,“山、水、田、園、林、湖、灣、島”等地貌形態豐富,現已打造成為我省5條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范帶之一,是省內外游客的熱門“打卡點”。據統計,賀江碧道畫廊2021年接待游客76.1萬人次、旅游收入2.8億元。
封開縣賀江碧道畫廊一躍成為肇慶鄉村旅游的一張閃亮新名片,是肇慶市深入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近年來,肇慶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為抓手,推動涉農縣每年建設一條10公里以上的鄉村振興示范帶,成功打造了賀江碧道、古邑碧道、綏江竹韻等11條精品線路。
同時,肇慶注重用好駐鎮幫鎮扶村力量,推動駐鎮幫扶工作隊引入資金30多億元,采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力量”組團結對幫扶,助力發展鄉村產業項目525個。
出臺《關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若干措施》,“一村一策”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社2800多個,引領農民群眾走共同富裕之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著力培育提升村集體自我“造血”功能,推動到2022年底全市70%以上、到2023年底全市100%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年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加強激勵保障
讓鄉村振興動力更強
鄉鎮干部作為黨聯系服務群眾的骨干力量,對鄉村振興而言至關重要。以往,從鄉鎮到縣城幾十公里路程,不少鄉鎮干部“上午去村,下午回城”,不少鄉鎮干部成了“走讀一族”。
為加強基層基礎保障,近年來肇慶投入3.3億元建成2629套鄉鎮干部周轉房,有效解決鄉鎮干部住宿問題以及辦公場所破舊等安全隱患問題,打造了鄉鎮干部“安心窩”,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鄉鎮干部周轉房投入使用以來,基層干部扎根基層、干事創業的熱情更高了,服務群眾、為民辦事的勁頭更足了。
在做好基層工作經費保障方面,肇慶在配套落實省要求農村基層組織保障經費的基礎上,市縣財政每年增加安排鄉鎮2600多萬元、村1200多萬元的黨建工作經費,并保障每個鄉鎮每年辦公經費不少于300萬元,大大增強了鎮村黨組織推進鄉村振興和服務群眾的能力。同時,試點開展黨建促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培育共同體項目105個,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