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記者 蘇燕君 劉壯壯 李考考
嶺南冬日的陽光明媚,硯都肇慶的畫意盎然。12月29日,黎雄才美術館在肇慶掛牌,“中國硯都 雄才故里——中國畫雙年展”同日開幕。這是肇慶文化強市建設的一件大事,也是廣東美術界和嶺南畫派的一件盛事。
當日,名家薈萃,回顧當代著名國畫大師、嶺南畫派重要代表黎雄才八十多年藝術人生,賞析新人新作,感悟藝術發展的清晰脈絡與風骨傳承。他們也一同探尋黎雄才藝術精神的挖掘傳承,希望立足黎雄才美術館,推動嶺南畫派的技法與精神在肇慶奇山秀水之間賡續綿延,助推肇慶打造成為全國嶺南畫派的傳承創新中心和全國寫生基地。
弘揚藝術精神寶藏
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肇慶被譽為雄才故里,也是嶺南美術重鎮,與嶺南畫派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嶺南畫派中有不少名家都來自肇慶,他們深受肇慶絕美山水風光與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熏陶,從肇慶北嶺山奔向珠江口,創作出了大批高質量嶺南佳作,讓嶺南畫派美名遠揚。在肇慶土生土長的黎雄才正是其中一位卓有成就的代表。
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如意作之難。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李勁堃說,黎雄才的山水畫蜚聲內外,又精于花鳥草蟲、人物,尤重寫生,他拓展了嶺南畫派,以極富個性的筆墨語言豐富了20世紀中國山水畫的表現力,“黎雄才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藝術瑰寶、精神財富,他的意義不僅在于嶺南畫派,更在于生機勃勃的20世紀中國畫壇。”
過韶關、入川蜀、遠赴西北,輾轉東南,黎雄才的寫生實踐一直堅持反映現實生活,與大自然中的真山真水直接對話。“珠江流域的嶺南畫派重‘寫生’,寫的是百年來人間煙火活生生的‘生’,這一點在黎雄才的藝術創作中最為明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林藍感慨,黎雄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將現實生活氣息灌注到筆墨當中,再借由中國傳統筆墨描畫現實生活,從而展現出了新時代中國畫的新面貌。
作為雄才故里,黎雄才藝術精神是助力肇慶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的珍貴寶藏。“我們將繼續深入挖掘黎雄才藝術精神這一寶貴的文化藝術資源,進一步擦亮肇慶‘中國硯都 雄才故里’的城市名片。”開幕式上,市領導表示,肇慶將繼續大力弘揚黎雄才的藝術精神,扎實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高水平建設文化旅游名城。
依托黎雄才美術館
繁榮藝術文化事業
黨的二十大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圍繞“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作出重要部署。
建設“黎雄才美術館”是肇慶深化拓展“中國硯都”“雄才故里”影響力,傳承弘揚黎雄才的藝術精神,繁榮肇慶文化、推動文化強市戰略實施的重要之舉。市領導在開幕式致辭時指出,肇慶將進一步升級改造黎雄才美術館,通過多元化舉措將黎雄才美術館打造成為大灣區乃至全國的文化名片。
當日,黎雄才美術館還與深圳關山月美術館簽訂了美術館館際戰略合作協議。“這是港澳大灣區美術館事業發展歷程中重要的標志性事件。”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館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湘波表示,兩館合作既可以加深對嶺南畫派在當下傳承與發展的研究,也可以豐富對黎雄才、關山月兩位嶺南畫派第二代杰出代表的研究,從而為把肇慶打造成為研究嶺南畫派的重要基地提供助力。他希望,未來,兩個美術館能夠在文獻資料、學術研究、展覽創作等方面進行更加廣泛的合作與更加深入的交流。
因著黎雄才美術館的建成掛牌,館址所在的肇慶學院美育教學也將獲得更優質的藝術文化資源。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張彥說,黎雄才在藝術上的高水準,無疑對高校的藝術文化教學起到了極大的引領作用。肇慶學院與美術館為鄰,依托美術館資源優勢,相信能更好地把黎雄才創立的教學方法傳承好、發揚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藝術人才。
立足優勢緊抓良機
發展擴容廣府文化
肇慶是廣府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通過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將廣府文化發揚光大,是當下的必由之路。
“黎雄才美術館掛牌,‘中國硯都 雄才故里——中國畫雙年展’的順利舉辦,是對其藝術精神的傳承,也是肇慶發展和擴容廣府文化的契機。”肇慶市文化館副館長夏荀告訴記者,當前,肇慶正立足資源優勢,緊抓發展良機,著力創建廣府文化(肇慶)生態保護區。肇慶將堅持以保護為中心,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的原則,致力保留廣府文化的歷史印記和活力,并推動非遺孕育、滋養的人文環境得到整體保護,使更多人認知和認同廣府非遺,更自覺更主動參與到廣府非遺的傳承、保護和發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