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馮霞《一道風光無限霞》
何偉良《家園》
黎雄才《迎客松》
涂建坤《瓜田香里說豐年》
曾珣《匠心》
姜甲夫《春暖疍家》
鄭環 李銀雄《風定池蓮自在香》
邱瑜玉《清暉》
陳艷《星巖夢境》
肇慶作為廣府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與嶺南畫派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肇慶是嶺南畫派的重要發源地,嶺南畫派不少名家都是在肇慶這個文化深厚的地方走出去,在肇慶土生土長的黎雄才就是其中一位卓有成就的代表。他是當代著名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與趙少昂、關山月、楊善深同為嶺南畫派第二代杰出代表。
這座城市有著無限美好的風光景色,其獨一無二的湖光山色為孕育山水畫家提供了絕佳的環境?,F當代受肇慶山水文化滋養的畫家更是數不勝數,奠定了肇慶作為嶺南山水畫創作重鎮的地位。12月29日在黎雄才美術館揭牌儀式上同時開幕的“中國硯都 雄才故里——中國畫作品雙年展”,讓我們再度回顧黎雄才在探索現代中國畫道路上的豐厚建樹,傳承與發展嶺南畫派精神,推動創作出更多藝術精品。
傳承弘揚嶺南畫派精神
共譜嶺南畫派時代新篇
12月29日,“黎雄才美術館”正式掛牌,對進一步深挖、研究黎雄才先生的藝術價值,繼承與弘揚嶺南畫派精神提供了更好的學術平臺。當天開幕的“中國硯都 雄才故里——中國畫作品雙年展”, 回顧了黎雄才先生的藝術人生,呈現了來自全省的優秀國畫作品,為學界進一步認識與研究黎雄才先生的藝術創作,繼承與弘揚嶺南畫派精神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從本次展覽入選的210件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不少作者直面當代、革新求變的藝術精神,大批優秀的新人新作,彰顯了藝術發展的清晰脈絡與風骨傳承,在新時期嶺南中國畫壇的“多元時代”中重新思考前進的方向,推動廣東省中國畫向前發展。此次展覽既是廣東建設文化強省、繁榮美術創作的切實舉措,弘揚了黎雄才的藝術精神,提高了市民的欣賞水平,同時也彰顯了肇慶在廣東省學術地位、文化地位以及文化軟實力的打造。
據了解,為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00周年,中國美術館曾在2012年舉辦“百年雄才——黎雄才藝術回顧展”。2020年,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與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在肇慶美術館主辦了“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為進一步紀念與弘揚黎雄才先生的藝術精神,推動廣東省中國畫藝術的發展,塑造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肇慶學院共同主辦了此次 “中國硯都 雄才故里——中國畫作品雙年展”。希望通過展覽傳承嶺南畫派精神,鼓勵和繁榮中國畫創作、展示和交流。展覽在今年3月開始征稿,經過初評與復評最終選出入選作品210件,其中優秀作品80件。展覽展期從2022年12月29日到2023年1月9日。西江日報記者 胡美娟
黎雄才先生的山水畫蜚聲內外,又精于花鳥草蟲、人物,尤重寫生,他拓展了嶺南畫派,以極富個性的筆墨語言豐富了20世紀中國山水畫的表現力。他創作的《武漢防汛圖》《朱砂沖哨口》等作品早已成為時代經典。他為新中國美術教育體系提供了新鮮而重要的經驗。他為我們留下太多的藝術瑰寶、精神財富。黎雄才的意義不僅在于嶺南畫派,更在于生機勃勃的20世紀中國畫壇。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圍繞“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融入中華文化大美”。“黎雄才美術館”的掛牌,對肇慶文化藝術界,對嶺南畫派藝術都具有里程碑意義。
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黎雄才先生是20世紀中國畫壇承前啟后、守正創新的藝術大家,是一位勇于開拓、為中國畫藝術傳承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大師。他的藝術人生嵌入在20世紀中國社會歷史變革和文化變遷的進程中,始終具有堅定的文化理想和飽滿的藝術情懷,以畢生探索和不懈創造的精神,弘揚中國畫藝術優秀傳統,為中國畫山水畫的現代轉型不遺余力,在弘揚嶺南畫派藝術風范的基礎上獨樹一幟,創立了黎家山水,彰顯了中國畫山水藝術精神和山水畫的時代精神。
他堅持追隨時代、深入生活,以宏闊的視野為山水畫創作注入新的主題,通達新的境界。他1954年創作的《武漢防汛圖》,就以史詩般的場景和精湛的筆墨,成為新中國成立之后現實題材山水畫的經典。他堅持面向自然,不斷寫生,謳歌祖國山河盛景,在大量的山水畫作品中抒發胸臆,畫出了大美江山、壯美中國的風采風貌,塑造了具有象征意義的精神符號,堪稱彪炳丹青史冊。
他精于傳統山水畫的精髓,更大膽探索筆墨語言的時代創新,他的作品氣勢宏大,品位高雅,性情盎然,充滿雄強正氣和深邃意境,以豐沛的文化正能量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黎雄才先生還是一位杰出的美術教育家,有著豐富的學養和實踐經驗,在中國畫教育教學上傾注大量心力。他與關山月先生在廣州美術學院開創了一套獨特的中國畫教學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廣州美院的中國畫學科建設,為廣東成為中國畫藝術大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林藍(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
黎雄才先生是20世紀中國美術大家、杰出的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重要代表。之所以稱其為“大家”,我認為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勇于直面山水畫發展問題,以寫生為路徑,實現了現代中國畫的改造,繼承和發展了嶺南畫派藝術;二是他不僅擅長巨幅山水,而且在花鳥畫、人物畫以至教學上也是成就斐然,實為技藝全面發展的嶺南畫派大師級畫家;三是他對畫畫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的熱愛,也是他取得如此高藝術成就的人格基礎。
今天,我們主辦了此次 “中國硯都 雄才故里——中國畫雙年展”,為進一步紀念與弘揚黎雄才先生的藝術精神,向一代巨匠致敬、學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